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意见》和《2020年全省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更新时间:2020-04-30 点击:1381

发布单位: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日期: 2020-04-28
失效/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实施日期:
状       态:  
备       注:

 

各市(州)农业农村局、长白山管委会农业农村和水利局,长春新区农委,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促进农业生产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2020年全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意见》和《2020年全省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1.2020年全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意见

    2.2020年全省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0年4月1日

    附件1

    2020年全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意见

    为推动科学施肥技术进村入户,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业增产增收,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为手段,以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我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强化科技支撑,因地制宜,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促进主要农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主要工作方向

    (一)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为重点,做好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工作。2020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紧紧围绕化肥减量增效中心任务,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为核心,提高科学施肥技术入户率、覆盖率,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一是继续完善施肥指标体系建设,统筹已有的试验数据,进一步丰富完善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在我省播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二是以实现化肥零增长为目标,在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基础上,开展因土壤、因作物、因品种科学施肥技术指导工作;三是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抓好宣传、培训、服务等工作。在备春耕等关键农时,组织包片技术人员进村解读施肥指导卡信息,开展面对面技术培训。针对今年新冠疫情形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平台等媒体作用,开展线上远程农技宣传培训。各地做好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发布公示工作,指导农民开展科学施肥;四是狠抓服务能力建设。层层抓服务、层层抓落实,将提升服务能力作为今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把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作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任务,确实保障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推广深施肥技术为核心,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化肥深施技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深施肥可以起到作物前期平稳生长、后期充分发挥肥效的作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将施肥方式由表施向深施肥转变,让农民逐步认识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就是节约农业生产投入、提高作物产量的最有效的手段。

    (三)以培肥地力为目标,推进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作为重要的有机肥资源,在培肥地力、化肥减量增效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尤其是在江河湖泊及水源地周边通过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可进一步减轻环境压力。有条件地区积极推进秸秆还田技术,包括翻压还田、旋耕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方式,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推进畜禽粪便肥料化,通过发酵腐熟后施于耕地,达到培肥地力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减少了化肥投入,实现双赢。

    (四)以手机App信息化服务为手段,提高技术入户率。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是一项指导农民施肥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农民通过手机App“土肥管家”“12316”新农村热线等服务方式,获得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为农民提供科学施肥等技术服务。各地要广泛宣传手机信息服务工作,方便农民获取科学施肥信息,发挥现代化信息手段作用。加大对农民宣传培训力度,在车站、超市、大集等农民聚集区域,做好手机App“土肥管家”的宣传工作,把信息化服务功能引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为科学施肥提供便捷服务。

    三、主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一)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适宜平原区施用缓控释肥料减肥增效技术模式。与一次性施用普通高氮肥料比较,可减少氮肥10%,能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解决玉米中后期追肥难的问题;二是适宜中西部地区秸秆覆盖还田减肥增效技术模式。全程机械化作业,采用宽窄行休闲种植模式。收获后,将全量秸秆整株覆盖于耕地表面。实施秋季或苗带深松,深松深度30厘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5年后,土壤有机质提高20%左右,减少化肥施用10%以上,起到保墒、培肥地力及减少土壤风蚀作用;三是适宜我省中东部秸秆粉碎还田减肥增效技术模式。秋季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还田要求旋耕深度20厘米以上,翻压还田要求翻压深度30厘米以上。连续5年秸秆粉碎还田可减少化肥投入量10%以上,可实现培肥、蓄水保水、节能减排、节本增效;四是增施有机肥技术模式。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含量≥5%,水分含量≤30%)66.7公斤或发酵腐熟优质农家肥1立方米以上,连续实施3年以上,可减少化肥用量10%。

    (二)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氮肥后移减肥增效技术模式。减少水稻基肥中氮肥比重,增加水稻穗肥所占氮肥比重,通过氮肥后移,总体氮肥用量减少10%以上,即基肥减少氮肥20%,返青、分蘖肥减少50%,穗肥增加20%,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二是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减肥增效技术模式。秋季收获后,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春天直接灌浅水,利用翻、耙、平为一体整地机,实现秸秆一次性全部还田。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包括收获、秸秆还田。秸秆在田间经过腐熟,起到培肥地力,采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3年后,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节省灌溉水60%,提高作业效率2倍,节省整地费用40%;三是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减肥增效技术模式。水稻钵体育苗可以减少基肥用量50%,在不追施返青肥和减少分蘖肥50%以上的情况下,氮肥后移60%以上。达到节肥、提高有效分蘖率,增加穗粒数,提高成熟度,提高产量。钵苗机械化插秧,节省氮肥15%,缓苗期缩短7天以上,有效分蘖率提高15%以上,增加低节位分蘖1~2个,每穗粒数增加20粒以上,成熟度提高10%,产量提高15%。

    (三)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增施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技术模式。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含量≥5%,水分含量≤30%)66.7公斤或发酵腐熟优质农家肥1立方米以上,增施中微量元素(以含钼和钙元素为主)30公斤,连续实施3年以上,可减少化肥用量10%;二是增施根瘤菌肥技术模式。在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根际根瘤菌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施用适量根瘤菌肥促进豆科作物根瘤形成,提高生物固氮能力,减少氮肥投入。一般情况下,可减少氮肥用量的20%。

    (四)杂粮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秸秆粉碎还田减肥增效技术模式。秋季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还田要求旋耕深度20厘米以上,翻压还田要求翻压深度30厘米以上。可实现培肥、蓄水保水、节能减排、节本增效。连续5年秸秆粉碎还田可减少化肥投入量10%以上;二是增施有机肥技术模式。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含量≥5%,水分含量≤30%)66.7公斤或发酵腐熟优质农家肥1立方米以上,连续实施3年以上,可减少化肥用量10%。

    (五)蔬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增施有机肥模式。有机肥具有营养丰富、肥效持久、利于吸收等特点。一般情况下,每亩增施发酵腐熟优质有机肥2~3立方米,可有效减少化肥用量5%;二是追施肥“少量多次”、按需施肥技术模式。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各种化肥的性能,确定使用化肥的品种、数量和配比。化肥追施采取“少量多次”施肥方法,并根据不同蔬菜类型对养分需求特征,科学配施。叶菜类需氮量较多,适当增施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氮肥。果菜类、根茎类需磷钾较多,适当增施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磷钾肥;三是叶面追肥技术模式。在叶面肥与农药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叶面肥与农药配合施用,既起到防虫治病的效果,又达到追施叶面肥、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方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四是结合深翻、深松,实施深施基肥技术模式。通过深翻、深松,使土肥充分混合,上下土层混合,减轻表土板结,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达到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五是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积极示范推广滴灌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几种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玉米

    1.施肥原则

    (1)基肥、口(种)肥、追肥配合施用;

    (2)氮肥分次施用,适当降低基肥比例,磷肥集中施用,有条件的地方钾肥可分基肥、追肥两次施用;

    (3)在高产地块和缺锌土壤上注意配施锌肥;

    (4)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5)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应;

    (6)深松、深翻,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议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和农业生产实际,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施肥提出分类指导建议:

    (1)玉米公顷产量水平7500公斤以下,施用纯氮(N)150~175公斤,纯磷(P2O5)60~70公斤,纯钾(K2O)50~70公斤。

    (2)玉米公顷产量水平7500~10000公斤之间,施用纯氮(N)175~200公斤,纯磷(P2O5)70~80公斤,纯钾(K2O)60~80公斤。

    (3)玉米公顷产量水平10000公斤以上,施用纯氮(N)200~240公斤,磷肥(P2O5)80~90公斤,纯钾(K2O)70~90公斤。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二)水稻

    1.施肥原则

    (1)控制氮肥总量,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依据实际情况提倡氮肥后移,适当减少分蘖肥,提高穗、粒肥的施用比例。

    (2)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及硅肥。

    (3)提倡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不足或无法实施秸秆还田地块,适当增施钾肥。

    (4)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2.施肥建议

    在水稻产量7500~9000公斤/公顷的条件下,纯氮(N)控制在120~140公斤/公顷,纯磷(P2O5)50~60公斤/公顷,纯钾(K2O)60~75公斤/公顷。

    在水稻产量9000公斤/公顷以上的条件下,纯氮(N)控制在140~160公斤/公顷,纯磷(P2O5)60~75公斤/公顷,纯钾(K2O)70~90公斤/公顷。

    氮肥的35~40%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25~30%作为穗肥,5~10%作为粒肥;磷肥全部作为基肥;钾肥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在缺锌、缺硅、缺硼地块,每公顷分别施锌肥、硅肥、硼肥15公斤。

    (三)大豆

    1.施肥原则

    (1)控制总氮用量,适当减少常年磷肥用量较大地块的磷肥施用比例,高产区大豆可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并提倡施用根瘤菌剂。

    (2)提倡深施肥技术,施肥位置宜在种下6~8cm或种侧下5~7厘米。如做不到深施肥可采用分层施肥技术,施肥位置在种下3~4厘米占30%,6~8厘米占70%。

    (3)补施硼肥和钼肥,通常采取微肥拌种的方式,钼肥与根瘤菌剂配合使用,提高结瘤效率。

    (4)玉米大豆轮作区,应减少氮肥施用量,控制磷肥用量,增施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料。

    2.施肥建议

    依据大豆养分需求,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5:0.6~0.8;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2:0.6~0.8。

    (1)产量水平2250公斤/公顷以下,施纯氮(N)30~45公斤/公顷,纯磷(P2O5)40~50公斤/公顷,纯钾(K2O)30~35公斤/公顷。

    (2)产量水平2250~2650公斤/公顷,施纯氮(N)45~55公斤/公顷,纯磷(P2O5)50~60公斤/公顷,纯钾(K2O)35~45公斤/公顷。

    (3)产量水平2650公斤/公顷以上,施纯氮(N)55~65公斤/公顷,纯磷(P2O5)60~70公斤/公顷,纯钾(K2O)35~45公斤/公顷。

    高产地块或土壤钼、硼缺乏地块,应补施钼肥和硼肥。

    (四)花生

    1.施肥原则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倡导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适当补施钼肥和硼肥,施用方法可采取拌种方式施用,也可采用叶面喷施方式,钼肥最好与根瘤菌剂配合施用;适当增施钙肥,减少烂果现象发生;贫瘠地块可在封垄后适量追施氮肥;加强施肥和栽培技术的配套。

    2.施肥建议

    早熟品种:公顷施纯氮(N)45~60公斤,纯磷(P2O5)60~80公斤,纯钾(K2O)55~75公斤;中晚熟品种:公顷施纯氮(N)60~80公斤,纯磷(P2O5)80~100公斤,纯钾(K2O)75~95公斤。

    结合耕整地,每公顷施用发酵腐熟好的农家肥20立方米。

    (五)马铃薯

    1.施肥原则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马铃薯是忌氯喜钾作物,在肥料品种选择上,不能使用含氯肥料,同时,应适当增施钾肥的用量。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合理调整基、追肥比例,适当增加氮肥、钾肥次数及追肥数量,增加块茎形成期及膨大期肥料供应强度。

    2.施肥建议

    (1)结合耕整地,每公顷施用发酵腐熟好农家肥40~60立方米。

    (2)基肥每公顷施纯氮(N)100~120公斤,纯磷(P2O5)50~80公斤,纯钾(K2O)150~200公斤。现蕾期每公顷追施纯氮(N)80~100公斤,纯钾(K2O)50~80公斤。

    (六)向日葵

    1.施肥原则

    基肥、追肥配合施用;采用穴施施肥方法,氮肥分次施;土壤pH值高地块和缺锌土壤注意施用锌肥;增加有机肥用量;油葵和杂交葵要适当增加施肥量;施肥深度在种子下面8~10厘米。

    2.施肥建议

    (1)普通向日葵:公顷施纯氮(N)60~90公斤,纯磷(P2O5)30~50公斤,纯钾(K2O)25~40公斤;

    (2)油葵、杂交葵:公顷施纯氮(N)100~120公斤,纯磷(P2O5)40~60公斤,纯钾(K2O)30~50公斤。

    附件2

    2020年全省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

    为深入开展农药减量行动,加快推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植保机械精准施药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强化科学用药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农药减量行动技术保障措施

    以农药安全使用、精准使用、合理使用为抓手,紧盯“控、替、精、统”这条主线,聚焦重点发力,补齐短板,重点在“一转一精一提”上下功夫。“一转”,即防治效果向高效安全转变;“一精”,即防治方法向精准用药转变;“一提”,即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一)精准测报支撑减量。以提升重大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能力为重点,特别注重对草地贪夜蛾、蝗虫等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入侵监测预警,组织开展区域联合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精准指导,科学防范。

    (二)科学用药引领减量。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核心,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全程绿色防控。重点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用量环境友好型农药剂型,如纳米农药、水乳剂、微乳剂、微胶囊剂等。推进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应用。全力推广科学安全用药技术,科学精准施药技术,如二次稀释法配药、农药喷雾(桶混)助剂施药。

    (三)药械替代促进减量。应用高效植保机械替代落后植保机械,大力推广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等大中型植保机械、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机等新型施药机械及配套使用技术,替换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小型车载式喷雾车等施药机械。推广高效精量喷头(体),对靶施药,精准施药。

    (四)统防统治提效减量。应对主要粮食作物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扶持一批管理规范、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的新型植保社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推进“药械+技术+服务+监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同时依托吉林省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服务联盟,提升统防统治服务能力。

    (五)技术培训驱动减量。以“走出去,请进来”“请上来,沉下去” 等模式推进农药减量行动技术到户落地。强化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科学用药指导,全面提升用药主体素质,引导农民改变施药方式,重视土壤、种苗处理,压低病虫基数,提倡对症用药、适时适量、配方选药、预防用药。

    二、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一)玉米病虫草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1.化学除草减量技术

    (1)规范科学用药。降低除草剂使用量是减少农药使用量的重要措施,生产中要严格按照除草剂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技术要求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除草剂用量,提高施药技术。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墒情好的壤土,38%莠去津SC制剂土壤封闭用量控制在4.5 L/ha以内,推荐使用安全高效复配组合,减少莠去津使用量,降低环境风险。

    (2)改变用药习惯。推广一次除草用药技术。改莠去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苗后茎叶处理,并根据田间草相与其他除草剂如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或苯唑草酮混用,控制莠去津使用量在土壤处理推荐剂量50%以下,施药时间为杂草2~3叶期。或选用高效低风险低用量苗后除草剂如26%噻酮·异噁唑悬浮剂制剂用药量0.45L/ha或30%苯唑草酮悬浮剂制剂用药量0.075 L /ha。

    (3)添加功能助剂。加入药液量0.25%~0.5%的喷雾(桶混)助剂,提升除草剂湿润性、展着性、渗透性,提高施药的安全性,可降低除草剂使用量10%以上。

    (4)更换高效精量喷头。更换高效精量喷头及喷头体可做为减量控害最经济且有效的手段,更换后普通喷杆喷雾机(打药车)可节药10%以上、节水30%以上,雾化效果及喷雾均匀度明显改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2.绿色防控技术

    (1)物理诱控技术。玉米螟性诱技术选择持效期长PVC毛细管性信息素诱芯(诱芯使用前保存在-5℃~-15℃冰箱中),设置时间为玉米螟越冬代蛾始见期至末蛾期结束,每亩设置1个诱捕器,均匀放置,玉米螟诱捕器底端距地面高度1.5米,玉米整个生长期不需更换诱芯。有玉米秸秆垛或玉米棒集中堆积的地方,可以采取围屯挂放诱捕器的方法,诱捕器之间距离在25米左右。棉铃虫、粘虫等迁飞性害虫,根据发生规律确定设置时间,棉铃虫和粘虫诱捕器底端距地面高度1 米。成虫防控还可采用食诱、灯诱等物理防控技术,100亩以上大面积连片使用效果更好。

    (2)生物防控技术。应用植保无人机天敌投放器投放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投放赤眼蜂21000头,分二点投放每点投放3500头,间隔投放。共投放三次。

    (3)科学合理用药技术。大力推广喷雾(桶混)助剂、二次稀释法、交替轮换用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提高防治效果,严格按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根据玉米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则,适期用药、适量用药、交替用药、合理用药。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田间标准化精准施药。

    3.统防统治技术。对草地贪夜蛾、粘虫等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利用高效植保机械如直升机、植保无人机、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风送式远程喷雾机开展统防统治。自走式、牵引式、悬挂式喷杆喷雾机作业要求根据不同靶标对象选择功能喷头,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喷头距作物高度0.3米,风速低于4m/s,以6~8公里/每小时匀速行进,作业气温应低于30℃,雨天、大雾或露水多时不应施药。直升机飞防作业要求,飞行高度距玉米叶尖5~7m,飞行速度90~140km/h,每亩喷液量根据靶标对象不同调整药液量1L及以上。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要求,飞行高度根据喷头配置确定,距玉米冠层项端1.5~2.8m,飞行速度4~6m/s,每亩喷液量根据靶标对象不同调整药液量1L及以上。降雨或温度超27℃、风力超3m/s时应停止作业。飞防作业时必须按施药液量的0.5%~1%添加飞防专用助剂。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1.性诱防控技术。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5天左右,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按照外密内疏方式排列(上风口和靠近村屯田块可加密安放),平均每亩放置1个。水稻生长前期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cm,随水稻植株生长进行调整,拔节期后诱捕器底端低于水稻植株冠层顶端10~20cm为宜,成虫防控还可采用食诱、灯诱大面积应用(50亩以上连片使用)效果更好。

    2.生物防控技术。6月初,在水稻二化螟越冬代蛾羽化高峰期释放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植保无人机天敌投放器投放,每亩投放赤眼蜂18000头,三点投放每点投放2000头,每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投放。人工投放,每亩投放赤眼蜂3.6万头,间隔5~7天释放一次,共释放3次,每次释放3个放蜂器,平均分布于田中。

    3.生态防控技术。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和杂草等发生为害。稻蟹共育:水稻分蘖初期,每亩放蟹400~500只(规格为100~120只/公斤),9月份收获。稻鱼共育:水稻分蘖初期,每亩放4公斤鱼苗,8月末收获。

    4.科学合理用药技术。大力推广喷雾(桶混)助剂、二次稀释法、交替轮换用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提高农药使用率,严格按安全间隔期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根据水稻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应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

    5.统防统治技术。对粘虫、稻瘟病、二化螟等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利用高效植保机械如直升机、植保无人机、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风送式远程喷雾机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作业参数与玉米相同。

    (三)大豆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1.性诱防控技术。防治大豆食心虫性诱剂放置时间在越冬代羽化前放置,选择长持效期大豆食心虫诱芯和新型飞蛾诱捕器,每亩放置1个,诱捕器底端距地面0.8~1.0m或略微低于大豆冠层10cm左右,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大面积应用效果更佳。

    2.生物防控技术。应用植保无人机天敌投放蜂器在大豆食心虫产卵盛期投放螟黄赤眼蜂,每亩2~3万头,每隔5 天投放一次,共投放3次。用白僵菌粉加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防控食心虫幼虫,采用物理防控技术如灯诱、食诱诱杀成虫。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有效控制大豆蚜虫。

    3.科学合理用药技术。根据大豆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大力推广喷雾(桶混)助剂、二次稀释法、交替轮换用药施药技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对于鲜食大豆,要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

    4.统防统治技术。对大豆食心虫等重大病虫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利用高效植保机械如直升机、植保无人机、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风送式远程喷雾机开展统防统治。喷杆喷雾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要求与玉米、水稻相同。

    (四)设施蔬菜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1.生态调控技术。清洁棚室,前茬作物采收后及时拉秧清棚,彻底清除残枝、落叶、裸根等。棚室表面和土壤消毒,可采用生物熏蒸,高温闷棚室7~15天,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棚室内增置地膜、滴灌、天窗等通风排湿设施,降低棚室湿度。高温季节棚室覆盖遮阳网,降低棚室内温度。健康栽培,在无病区建立无病留种地,温汤浸种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55℃浸种10分钟,冷却后播种。定植时选择未携带病虫的健壮种苗,合理密植。

    2.释放天敌防控技术

    (1)防治粉虱、螨类害虫。可释放丽蚜小蜂、小花蝽、黄瓜新小绥螨,定植7~15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丽蚜小蜂2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小花蝽300~4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黄瓜新小绥螨5000~10000头/亩,间隔25~30天后,20000~30000头/亩第二次释放。

    (2)防治蚜虫。瓢虫、草蛉、蚜茧蜂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瓢虫(卵)1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草蛉(茧)300~5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蚜茧蜂2000~4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3.理化诱控技术。诱控技术:利用黄板、蓝板等色板诱杀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等害虫;利用灯光诱杀夜蛾类害虫;利用食诱剂诱杀害虫成虫等。防虫网阻隔技术:在棚室缓冲间,入口及上、下通风口安装60目防虫网,阻断害虫侵入。

    4.科学用药技术。优先选择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绿色生产资料认证产品,对于鲜食蔬菜病虫害防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推广二次稀释法配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提高施药技术,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