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桂农厅发〔2019〕80号)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更新时间:2019-05-21 点击:1294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发布日期: 2019-04-12
失效/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桂农厅发〔2019〕80号
实施日期:
状       态: 现行
备       注:

各市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局长(主任)会议决策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助推产业精准扶贫,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稳定粮食生产,持续推动质量兴农和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我厅制定了《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19年4月12日

  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8年,全区种植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农村部决策部署,结合自治区党委、政府农业工作重点,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领导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种植业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全区粮食总产量1373万吨,比上年增长0.18%,扭转连续3年减产局面。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实现6.4%增速,创近年来新高,为助推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作出重大贡献。

  2019年全区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2019年中央1号文件、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局长(主任)会议部署,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19〕7号),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复杂形势变化对种植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思路谋发展,聚焦重点抓落实,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提高种植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在重点任务上,着力守住“一条底线”、突出“两个重点”,坚持“三个注重”。“一条底线”,就是守住全区口粮自给安全底线。坚持不懈稳定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定在2018年水平。“两个重点”:一是质量兴农。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继续调减低质、低效和不对路品种,增加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种植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二是绿色发展。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逐步扩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和全程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试点,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探索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快节水农业发展,开展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促进生产生态系统循环衔接。“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二是注重产业升级。推动果菜茶、食用菌、蚕桑、中药材、杂粮杂豆、薯类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产业标准体系,扶持发展统防统治等生产性服务,推进品牌创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注重基础建设。加快划定“两区”,巩固“大棚房”问题整治成果,严格设施农用地管理,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农药管理体系建设,控制农药产业风险。

  一、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口粮自给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稳住粮食生产。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继续开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延伸绩效管理,推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好1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及管理工作,突出打造粮源基地县(市、区),优化布局发展水稻、玉米、马铃薯“三大主粮”,创建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示范区(片),确保2019年全区粮食面积和产量保持在2018年水平。

  2.保持特色产业优势。围绕提升打造特优水果、特色蔬菜、优势蚕桑、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狠抓产业规划布局、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三品一标”产品培育认定,推进富硒农产品基地创建,确保2019年全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量、品质高于上年水平。其中,水果产业以打造全国首个周年应市柑橘生产省区、全国最大秋冬熟香蕉生产基地为重点;蔬菜产业以打造北部湾、右江流域、湘桂通道、西江流域等四大蔬菜产业带,推进城市郊区“保障性菜园”基地建设为重点;蚕桑产业以巩固桂西北、桂中和桂南三大优势产区,推进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百色等市的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茶产业以抓好三江等10个生态产茶大县高标准茶园建设为重点;食用菌产业以打造双孢蘑菇、云耳、香菇、秀珍菇、平菇、草菇六大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一批食用菌产业园为重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桑枝等广西本土栽培基质资源,打造特色桂菌品牌;中药材产业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发展大宗、道地中药材,巩固罗汉果、广西莪术、粉葛、淮山等广西优势大宗品种为重点。

  3.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快突破种植业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加大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态区域动态监测力度,推广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气平衡栽培技术、玉米免耕、玉米一增三改技术等高产技术,加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攻关及指导服务。配合推动绿色投入品、农机农艺融合等领域自主创新,集成“全环节”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引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4.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科学研判全年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及早制定应对预案。顺应天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种植,推进主动避灾。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加大对重灾区支持力度,实现有效救灾。

  5.按时保质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按照国家清理办部署和要求,坚决打赢“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这场硬仗。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推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6.加快推进种植业产业扶贫。重点围绕粮食、蔬菜、水果、桑蚕、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扶贫,以提高扶贫产业覆盖率为主要目标,放眼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为减少返贫率提供长期产业保障,认真制定种植业产业扶贫方案。结合各贫困县(区)劳动力素质及客观生产条件,推介一批劳动强度适中、技术容易掌握、品质优产量高、市场价格稳定的种植业适宜品种,供各贫困县(区)择优种植。督促引导各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农业扶贫捆绑资金发展种植业扶贫产业。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牵引、村企合作等方式,引进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推行“龙头+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种植业产业扶贫组织化水平。

  二、坚持优化供给,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7.优化种植结构。继续调减低质低效水稻种植,大力发展优质稻,推广超级稻,重视发展再生稻。大力发展特色鲜食玉米,鼓励发展冬小麦、粟米、高粱、黑米、大豆、薏米等小杂粮。科学发展“富硒米”,扶持“水稻+综合种养”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适度扩大茄果类、瓜类、根菜类、水生蔬菜类、姜蒜葱等蔬菜规模,扶持发展百色番茄、荔浦芋头等特色品种。优化柑、橙、柚、桔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春、秋、冬熟香蕉比重,突出发展优质荔枝和晚熟龙眼,推动鲜食百香果、火龙果等均衡上市。探索建设红椎菌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灵芝、茯苓、竹荪、黑皮鸡枞、银耳等珍稀类食药用菌。发展广西莪术、天门冬、广豆根、两面针、广金钱草、鸡血藤、土茯苓、大百部等道地、大宗中药材品种,开发半枫荷、金樱子、独脚金、黄花倒水莲、五指毛桃、积雪草等新兴品种。

  8.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继续深入实施“优粮、优菜、优果”工程,加强优质种苗供应、项目政策引导、技术指导服务、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落实,推动种植业产品质量持续提高。继续深入实施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项目,扩大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范围。巩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建设。落实政策激励,依靠绩效推动,利用项目带动,引导企业、合作社等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力争2019年全区种植业“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670个以上(其中绿色、有机农产品380个以上),增长6%以上,“三品一标”面积1950万亩以上,产量 1800万吨以上。

  9.因地制宜发展冬种马铃薯。以桂南、沿海地区为重点区域,加强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探索构建“企业+村民合作社+贫困户+基地”合作模式、“地租+分红”利益分配模式,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体制。引导鼓励农户季节性出租冬闲田,开展冬闲田托管试点,结合产业扶贫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大投入。结合当地气候、水土条件,把握市场规律瞄准“空档期”,准确安排种植时间错峰上市,提高冬种马铃薯产业效益。

  10.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发挥广西富硒资源优势,发展广西富硒农业,开发富硒产品,打造富硒农业品牌,推进富硒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富硒大米”和“天然富硒”农产品,壮大一批富硒龙头企业,推动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力争全区新增富硒农产品基地40个,开发面积突破40万亩,实现富硒产业产值达35亿元以上,提升“桂”字号富硒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11.加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推广。继续以三江、融水、全州、桂平等有稻田综合种养传统的县(市)为基础,结合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加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在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县(市、区)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组织召开全区稻渔综合种养工作现场会,加强经验总结与示范带动,力争2019年全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20万亩以上。

  三、坚持绿色引领,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12.持续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深入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把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作为技术展示的重要平台,重点抓好农业农村部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和自治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继续推广增施有机肥,优化有机无机施肥结构,推动扩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2019年计划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300万亩,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蔬菜、果树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改进施肥方式,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13.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势头和良好局面,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综合防治等示范样板,建设好30个自治区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市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区。通过联合攻关和应用集成研究,强化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组装集成一批适用于我区不同作物、不同病虫、不同区域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积极探索开展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加快病虫防控方式转变,强化指导服务,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集中连片、整体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

  14.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总结完善近年来我区创建活动的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2019年选择横县、灌阳县、桂平市、八步区、南丹县、大新县6个县(市、区)实施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选择田阳县、三江县、资源县和永福县4个县实施园艺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指导项目实施县制定实施方案,做好指导、督查以及绩效评价工作,主推“稻-渔”“稻-鸭”“稻-菜”“超级稻-再生稻-绿肥”等综合种养技术与模式,推广 “水稻+秋冬蔬菜、早稻+晚稻+马铃薯等粮经轮作模式,探索“稻-菌”模式。

  15.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继续实施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试点,发展绿色高质高效农业。加快推进种植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实施甘蔗、蚕桑、果蔬、木薯、食用菌循环产业提升工程,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料化”利用。

  16.推进节水农业行动。推进品种节水,筛选推广一批抗旱节水品种,重点在桂西南地区推广应用。推进农艺节水,主推蔬菜、水果水肥一体化、水稻浅湿控制灌溉等技术,扩大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进设施节水,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鼓励发展水稻工厂化育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设施农业。

  17.大力发展绿肥种植。积极发展菜肥兼用、油肥兼用、饲肥兼用的绿肥作物,重点发展多功能油菜生产,助推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引导各地将每亩1元的耕地土壤改良与培肥经费主要用于发展绿肥种植,持续有效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年力争绿肥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

  四、坚持质量兴农,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

  18.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大在耕地质量建设、科学施肥、农田节水、富硒农业开发、土肥检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等领域上的试验研究力度。加快推进安全科学用药及植保机械更新换代工作,实现“药、械、人”的协调统一,推动农药减量控害。开展新农药试验示范和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示范推广工作,努力提高农药利用率。在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加快集成组装一批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9.优化产地环境。实施设施蔬菜净土工程,针对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突出问题,开展土壤改良治理试点,推广轮作倒茬、深翻深耕、土壤消毒、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模式,缓解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推广使用长寿无滴大棚膜、可降解农膜,实施残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工程,推进清洁田园建设。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

  20.加强品牌建设。实施“桂”字号农业品牌培育工程, 主打“绿色生态、长寿壮乡”牌,打造一批“桂”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按照“拾回老味道、重塑老品牌、恢复老技艺、开发新产品”的思路,在粮食主产区、果菜茶优势产区通过搜集恢复、提纯复壮、抢救保护,恢复一批传统特色当家品种,加快培育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桂系”土产知名大品牌。

  21.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开展高毒农药和老旧农药风险监测评价,建立农药禁限用和淘汰的预警机制。加快小宗作物群组化试验研究,逐步解决小宗作物用药短缺问题。加强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的监督检查,率先在果菜茶规模生产主体实行农药使用档案记录制度,加大违规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查处力度,提升科学用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坚持依法行政,加力推进种植业法制建设

  22.强化农药监管能力建设。全面贯彻《农药管理条例》,落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药监管职责,明确监管机构和人员,强化监管队伍及能力建设。加强农药法规宣传培训,加快构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等信息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农药质量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完善农药管理制度机制,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农药依法监管和科学管理的水平。研究农药产业政策,加强行业指导,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23.规范行政审批。推进科学评审、规范审批,继续完善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审查审批程序和规范要求,严格审批制度,优化审批服务。进一步明确农药生产许可技术专家组、属地观察员职责,确保技术审查质量。进一步加强市、县农药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农药经营许可审批能力和水平。

  24.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农药市场监督检查,强化质量监督抽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重点开展农药隐性添加、出口转内销等专项检查,对主要农药市场、“黑名单”农药企业加大抽查力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在关键季节组织开展农药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指导督促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加强肥料市场监管,组织开展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维护农民和合法企业利益。加强信息公开,对农药、肥料、国外引种检疫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管信息及时依法公开。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