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黔农发〔2019〕15号)

来源: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更新时间:2019-03-28 点击:2011

发布单位: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日期: 2019-03-22
失效/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黔农发〔2019〕15号
实施日期:
状       态: 现行
备       注:

各市(州)农业农村局、贵安新区农林水务局、仁怀市农牧局、威宁县农牧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坚决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扶贫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主任局长会议安排,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全力推进的农村产业革命,紧扣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推动质量兴农和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我厅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组织制定了《贵州省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为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附件:贵州省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9年3月22日

  附件

  贵州省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如何在2018年全省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基础上,实现连胜再捷,稳定粮食生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巩固种植业发展好形势,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2019年全省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坚决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主任局长会议安排,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适应形势变化对种植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任务是:守住“一条底线”,突出“两个重点”,坚持“三个注重”。“一条底线”,就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基本稳定。力争保持水稻、小麦和马铃薯面积稳定,扩大优质特色食粮面积,优化玉米生产结构,调减低效籽粒玉米,扩大鲜食、青贮玉米比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两个重点”:一是质量兴农。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细做实,继续调减低质、低效和不对路品种,增加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依托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水果、中药材、生态渔业和辣椒等重点产业,做多、做大、做优,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粮经饲结构。二是绿色发展。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扩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和全程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试点,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深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快节水农业发展,开展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促进生产生态系统循环衔接。“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创新驱动。加快突破种植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绿色投入品、农机农艺融合等领域自主创新。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二是注重产业升级。积极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辣椒等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发展统防统治等生产性服务,推进品牌创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注重基础建设。加快划定“两区”。严格设施农用地管理。加强农药管理体系建设,控制农药产业风险。

  一、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稳住粮食生产。继续落实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补贴政策,落实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补政策,支持改进粮食流通工作促进优势粮食供给,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力争稻谷、小麦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开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延伸绩效管理,推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提升油料和大豆供给能力。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油料生产保障供给的意见,作为全国主产省之一和西南油菜主产区,各地要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稳定花生种植。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推进大豆良种增产增效行动,稳定并适度扩大大豆生产。力争全年油料和大豆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

  3.巩固提高生产能力。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全省21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7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450万亩)划定任务。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80万亩以上,到2020年确保建成1035万亩高标准农田。

  4.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选择10个重点县整建制推进,重点推进水稻、油菜等重点作物。紧紧围绕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重要内容,聚焦重点环节,加快突破种植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绿色投入品、农机农艺融合等领域自主创新,集成“全环节”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引领“全县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5.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研判全年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关注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贵州省科学应对厄尔尼诺全力防灾减灾夺丰收预案》,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种植,推进主动避灾。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加大对重灾区支持力度,实现有效救灾。

  6.加强重大病虫疫情防控。继续依托国家植物保护工程,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全面推行重大病虫疫情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监测预警。加强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粘虫等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突出抓好稻水象甲、红火蚁、柑橘黄龙病等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强化种子、苗木和马铃薯繁育基地疫情监测与检疫监管,组织开展植物检疫执法行动,遏制重大植物疫情蔓延成灾。

  二、坚持优化供给,依托种植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7.优化种植结构。围绕农村产业革命中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和辣椒等6个涉及种植业重点产业及“一县一业”,结合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巩固籽粒玉米结构调整成果,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结合实际选择确定单品重点突破。实现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00万亩,蔬菜种植2000万亩(次),食用菌种植30万亩(亿棒),水果种植720万亩,中药材种植720万亩。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调整优化达到33:67。

  8.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小麦、“双低”油菜、优质食用大豆等,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茶菌菜果药、杂粮杂豆、薯类、花卉等产业,发展壮大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农村产业革命,落实《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道地药材基地。优化区域布局,保障蔬菜均衡供应。

  9.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继续实施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优化原料薯供应,筛选一批干物质含量高、具有功能性成分的加工专用型品种,为加工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薯来源。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发展基础较好、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新建一批主食加工生产线,扩大主食加工产能。广泛开展宣传,利用农展会、美食节等加大推介体验,推动主食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

  10.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产加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支持新型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辣椒、油菜等优势产区,因地制宜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旅融合,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

  三、坚持绿色引领,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11.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确保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选择9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加强农企合作,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化肥减量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结合延伸绩效管理,将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增强科学施肥意识。

  12.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结合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在石阡、丹寨、普安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多用有机肥。总结石阡县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规程、推广模式、运行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模式,推进全省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更大范围实施。

  13.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化学农药替代技术和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农药施用效率和利用率。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强化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在500亩以上坝区和规模化优势作物种植区,打造一批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带动引领农药大面积减量增效,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继续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14.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结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辣椒等作物为重点,以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浅埋滴灌等模式,建立灌溉施肥制度,配套水溶肥料,实现水肥耦合。在干旱缺水地区,以蓄集和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核心,采用新型软体集雨技术,充分利用窖面、设施棚面及园区道路等作为集雨面,蓄集自然降水,实现集雨补灌。继续组织实施墒情监测,应用现代化手段完善墒情监测网络体系,为指导农民适墒播种、抗旱保墒、高效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15.保质完成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各试点县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巩固休耕制度试点成果,引导农户转变生产理念、改变种植习惯,推进技术模式创新,探索适宜休耕模式,丰富绿色种植制度内涵,促进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继续开展试点区耕地质量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第三方评估,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全省18万亩休耕试点任务。

  四、坚持质量兴农,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

  16.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按标生产,在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加快集成组装一批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7.优化产地环境。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清园”行动,在优势产业主产区禁止销售限用农药,在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全面禁止化学除草剂和限用农药,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和生物发酵降解池,循环利用生产副产物。

  18.推进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在打造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的同时,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快品种改良,选育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的品种,通过搜集恢复、提纯复壮、抢救保护,恢复一批传统特色当家品种。结合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果菜茶药菌等特色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品质提升,推进果茶优势产区老果茶园改造,重点改造园龄20年以上的老果茶园,做好改种换植,提高优质果茶供给水平。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果菜茶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19.加强品牌建设。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及大型企业集团,在粮食主种植区、茶菌菜果药等高效经济作物优势产区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创新品牌营销推介,塑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参与农产品博览会、茶叶博览会等展会,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

  20.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新要求,严格农药使用监管。开展高毒农药和老旧农药风险监测评价,建立农药禁限用和淘汰的预警机制。加强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的监督检查,率先在500亩以上坝区和规模化优势作物种植区实行农药使用档案记录制度,加大违规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查处力度,提升科学用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1.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根据省委、省政府发布的《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选准特色产业,明确帮扶措施,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着眼资源优势,发展扶贫产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组织种植业专家组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加大特色产业技能培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产品产销对接,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

  五、坚持依法行政,加力推进种植业法制建设

  22.强化农药监管能力建设。全面贯彻《农药管理条例》,落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药监管职责,强化农药监管队伍及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等信息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农药质量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完善工作规则,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农药依法监管和科学管理的水平。

  23.规范行政审批。优化肥料登记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严格审批制度。全面落实技术审查规定,完善肥料登记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切实做好引进种苗的后续监管,保障引种安全。

  24.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重点开展农药隐性添加、出口转内销等专项检查,对主要农药市场、“黑名单”农药企业加大抽查力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在关键季节组织开展农药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指导督促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加强肥料市场监管,组织开展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维护农民和合法企业利益。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