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更新时间:2018-10-15 点击:7686

发布单位: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18-09-28
失效/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实施日期:
状       态: 现行
备       注: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2018年9月28日

  附件

  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渔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探索推进"全域无网箱·全域生态鱼"的渔业发展模式,加快全省生态渔业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贵州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的内在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丰富城乡群众粮食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养殖结构和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省渔业资源禀赋好,群众有养殖基础,必须充分利用江河湖库水面、池塘、山塘、稻田等资源发展生态渔业,打造生态鱼产业和品牌,走新时代贵州渔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把生态渔业打造成为我省的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产业。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合理开发江河湖库发展生态渔业,融合旅游、文化、休闲等新业态,创新机制体制,打造渔业品牌,坚持质量兴渔、绿色兴渔,提高渔业竞争力,实现渔业提质增效,渔民脱贫增收。

  (二)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守好江河湖库生态底线、推进生态渔业绿色发展。

  --坚持优化升级,加快融合。积极构建集水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渔业等配套服务"接二连三"的生态渔业产业链。

  --坚持品牌战略,提升效益。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贵州生态鱼品牌,扩大影响力,提升渔业经济效益。

  --坚持保障民生,让利于民。切实保护渔民权益,落实利渔惠渔政策,保持渔民持续增收,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渔业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水产品产量增加,市场繁荣;渔民得到有效安置,渔业布局更加合理,管理体系规范健全,湖库水面得到充分利用。

  (二)阶段性目标

  2018年,实现渔民顺利转产,市场供销平稳;2019年,实现养殖方式转型升级,水产品恢复性增加,渔民持续增收,产量26万吨,产值59亿元;2020年,全省三分之一库区发展生态渔业,江河湖库休闲垂钓产业快速发展,渔业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比大幅提升,水产品产销两旺,产量32万吨,产值81亿元。

  (三)中长期目标

  2021-2030年,"全域无网箱·全域生态鱼"全面发展,渔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湖库生态鱼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显著提升,休闲垂钓渔业蓬勃发展,贵州生态鱼品牌影响力提高。扶持生态渔业股份上市公司一家。

  四、产业布局

  (一)江河湖库生态渔业

  在江河湖库开展增殖放流,以生态修复为主,主要投放鲢鱼、鳙鱼等品种;大中型湖库以生态放牧式渔业为主,主要投放鲢鱼、鳙鱼及地方土著鱼等品种;在乌江、万峰湖、龙滩等库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打造一批精品休闲渔业垂钓旅游区。

  (二)稻渔综合种养

  以黔东南州为重点,在遵义市、铜仁市和黔南州的适宜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推广稻鱼鸭生态循环养殖,重点解决稻田沟渠设计及鱼苗投放密度不合理等技术问题,提高单产水平,主要养殖鲤鱼、草鱼、泥鳅、螃蟹、鳖、蛙等品种,形成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在稻渔综合种养中做好"稻"文章,选择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稻品种,加大生态米的宣传力度,打造鱼、米品牌,提高综合效益。

  (三)循环水生态养殖

  全面实施池塘标准化和养殖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工程,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主要养殖鲤鱼、草鱼、鲫鱼、鲈鱼、鮰鱼、鲶鱼等品种。黔西南州等地开展陆基循环水养殖试验示范推广,主要养殖鲈鱼、鳜鱼、澳洲宝石鲈鱼等名特优品种。

  (四)山塘水库生态渔业

  利用全省灌溉型山塘和小型水库发展生态渔业,主要投放品种为鲤鱼、草鱼、鲫鱼、鲈鱼、鮰鱼、鲶鱼等。

  (五)冷水鱼健康养殖

  在安顺市重点打造黔中地区冷水鱼健康养殖产业带,以江口、印江、松桃等县为重点打造环梵净山冷水鱼健康养殖产业带,重点养殖鲟鱼、鲑鳟鱼等。以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黔东南州为重点打造冷水鱼餐饮、垂钓、旅游、观光等休闲度假走廊。在毕节市建设高原冷流水繁养殖研发基地。

  (六)苗种基地建设

  在渔业发展基础好的县(区、市)建设苗种繁育基地,解决自繁自用,提高鱼苗成活率。主要生产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鲈鱼、鲟鱼及地方土著鱼类等苗种。

  五、重点工程

  (一)江河湖库生态渔业示范工程

  根据水体浮游生物种群数量,利用鲢鱼、鳙鱼生物学特性定期定量向江河湖库按比例投放鲢鱼、鳙鱼等鱼种,以消减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控制藻类水华发生,并获取丰富的鱼肉蛋白,实现以鱼养水,提供优质水产品,修复水生态、净化水质。2018-2020年累计投放苗种7525吨。

  (二)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工程

  1.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示范。一是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示范,重点在息烽、乌当、播州、湄潭、赤水、绥阳、金沙、三穗、台江、惠水等县(市、区)利用较大规模的池塘进行设施化低碳循环水生态养殖,合理布局水面,优化配套建设养殖槽、推水增氧、粪便残饵收集、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等工程设施设备,实现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或循环利用。2018年,新建养殖槽66条,新增商品鱼0.08万吨;2019年,新建养殖槽284条,新增商品鱼0.34万吨;2020年,新建养殖槽508条,新增商品鱼0.61万吨。二是开展陆基循环水养殖,利用先进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进行全封闭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具有节水、节地、环保等优点。重点在黔西南州实施,2018年,新建陆基养殖池面积42亩,年新增产量0.42万吨;2019年,新建陆基养殖池面积37亩,年新增产量0.37万吨;2020年,新建陆基养殖池面积54亩,年新增产量0.53万吨。

  2.山塘水库生态渔业示范。利用灌溉型山塘水库发展生态渔业,重点在湄潭、播州、凤冈、余庆、黄平、岑巩、六枝等县(市、区)合理规划,优先发展生态养殖,山塘水用于农田灌溉,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用量,减轻面源污染。2018年,利用山塘水面0.51万亩,新增产量0.26万吨;2019年,利用山塘水面3.35万亩,新增产量1.71万吨;2020年,利用山塘水面4.51万亩,新增产量2.27万吨。

  3.冷水鱼健康养殖示范。重点在江口、镇宁、普定、绥阳、湄潭、松桃、印江、惠水、荔波、大方、镇远等县按照农业农村部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县标准,对养殖流水池进行综合改造,开展冷水鱼健康养殖示范和创建。2018年,新建或改扩建面积98亩,新增冷水鱼产量0.10万吨;2019年,新建或改扩建面积374亩,新增冷水鱼产量0.50万吨。2020年,新建或改扩建面积550亩,新增冷水鱼产量0.93万吨。

  (三)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工程

  重点在黎平、从江、天柱、锦屏、剑河、台江、播州、湄潭、凤冈、余庆等县(区)通过推广稻+鱼(虾、蟹、鳖、蛙)、稻+鱼+鸭的综合种养模式,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2018年,实施18.97万亩,新增产量0.48万吨;2019年,实施37.69万亩,新增产量1.36万吨;2020年,实施55.46万亩,新增产量2.22万吨。

  (四)养殖装备能力提升工程

  1.苗种场建设。重点在罗甸、播州、黄平、赫章、镇宁、江口、松桃等县(区),建设一批水产苗种繁育基地,保障我省生态鱼生产苗种供给。2020年,全省新建及改扩建苗种场22家,全省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大宗产品及部分名特优水产品苗种自给率达9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60%以上。

  2.土著鱼类繁育研发。贵州土著鱼类经济价值高,种类多,适应性广。加强土著鱼类的繁育研发,把更多的地方鱼类品种挖掘整理出来,按照土著鱼类习性分别放归湖库,修复水生态,增加生态鱼产量,提升渔业效益。

  3.捕捞队伍建设。在大中型库区发展生态渔业,可依托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实施增殖渔业,成立专业捕捞队,限期限量捕捞。捕捞许可按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4.水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及冷链物流。重点在贵阳周边及播州、兴义、罗甸、江口、惠水、镇宁等县(市、区)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2020年,建成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规模企业1家以上;饲料加工厂1家以上;冷链物流基地2处以上。

  5.休闲渔业垂钓基地。在乌江干流梯级水库、龙滩水库、万峰湖、南盘江、北盘江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建设一批精品休闲垂钓康养基地,完善休闲娱乐垂钓设施,条件具备的地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生态渔业。2020年,全省休闲垂钓场在1700家以上,其中,精品休闲垂钓康养基地21家以上。

  6.水质监测及病害防控能力建设。健全水质监测及病害防控系统。2020年,建成水质监测中心及病害防控中心8个。

  7.渔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建设我省渔业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水产"建设,配套完善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保护区在线监控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成渔业互联网信息平台2个,管理平台1个。

  六、资金概算

  2020年,全省生态渔业工程建设资金总概算18亿元,主要用于江河湖库生态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及养殖装备能力提升等公益性工程建设。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渔业发展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渔民转产转业,做好转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科学制定养殖水域规划,严格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建立健全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制定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生态渔业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出台养殖用地、用水、用电配套支持政策,着力构建生态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贵州省渔业条例》严格执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严厉打击毒、电、炸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非法捕捞生态鱼行为;协调好涉水村寨、跨区域水域的渔业资源管理,加强基层工作人员渔业资源保护知识培训力度,形成协助管理、共同护渔的合力;制定增殖放流鱼类名录,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渔业生物调控修复行动,实现对水域环境养护;加强水产苗种、水产品质量安全、捕捞过程中天然鱼类资源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完善养殖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渔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发展生态渔业产业,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整合各类资源,联动推进全省生态渔业快速发展。

  (四)强化科技支撑

  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产科研院所要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养殖尾水处理、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土著经济鱼类繁殖育苗、设施渔业苗种培育、江河湖库鱼类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制定符合贵州实际的湖库、稻田、山塘、流水池、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等生态鱼养殖技术规范,为我省发展生态渔业提供科技服务和保障。

  (五)培育经营主体

  培育壮大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新型经营主体在渔民脱贫增收、转产转业上要发挥重要作用。打造大型生态渔业发展企业,在省内湖库发展生态渔业,推动渔旅融合发展,把贵州生态鱼品牌做大做强做优;以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方式,构建"公司+合作社+库区渔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村支两委利用村集体水域资源、资产发展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要成为带动产业发展、帮助渔民转产转业和实现脱贫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六)加强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贵州生态鱼品牌,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及商标权保护。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生态渔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企业上市。生态渔业企业、公司、合作社要加大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水产品供应商合作力度,设立水产品专销点,扩大销售覆盖面,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夯实品牌创建基础。要做好贵州生态鱼的宣传和市场推介工作,唱响贵州生态鱼品牌,让贵州生态鱼家喻户晓。

  附表:1.贵州省生态渔业布局表

  2.贵州省生态渔业任务分解表

  3.贵州省生态渔业部门分工表

  4.贵州省生态渔业重点工程分解表

  5.贵州省生态渔业重点工程投资概算表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