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媒体中心 › 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分析报告

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分析报告

来源:食安通 发布时间: 2015-11-10 点击:1452

食安通汇总了国家和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食品及其相关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信息共计4822条,涵盖27大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不合格产品的种类统计分析

2015年第三季度分析报告,汇总国内不合格食品及其相关产品信息共4822批次样品(本季度含中秋佳节又临国庆,故抽检总样及总不合格批次都明显增多),涵盖27大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其中糕点872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18.08%;饮料679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14.08%;酒类385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7.98%;水产品加工制品384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7.96%;肉制品377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7.82%;蔬菜制品352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7.30%,其他食品种类统计详见表1。

较第二季度,本季度有四类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所占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饮料和蔬菜制品的不合格批次所占比例分别上升了8.4%和3.83%;而酒类和食用油及其制品的不合格批次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分别降低了8.77%和8.58%。

表1.不合格产品的种类统计

产品种类 批次 比例
糕点 872 18.08%
饮料 679 14.08%
酒类 385 7.98%
水产品加工制品 384 7.96%
肉制品 377 7.82%
蔬菜制品 352 7.30%
调味品、发酵制品 248 5.14%
食用油及其制品 182 3.77%
乳制品 148 3.07%
茶叶及相关制品 139 2.88%
豆制品 138 2.86%
水果制品 134 2.78%
食品相关产品 126 2.61%
淀粉及淀粉制品 105 2.18%
方便食品 98 2.03%
粮食加工品 92 1.91%
炒货及坚果制品 80 1.66%
薯类和膨化食品 61 1.27%
冷冻饮品 48 1.00%
糖果 38 0.79%
蜂产品 36 0.75%
蛋制品 25 0.52%
饼干 22 0.46%
特殊膳食食品 19 0.39%
罐头食品 10 0.21%
速冻食品 10 0.21%
6 0.12%
食品添加剂 5 0.10%
其他食品 3 0.06%
汇总 4822 100%

不合格产品的种类对比图(详见图1),可以更加清晰、直观的展现出:糕点、饮料、酒类、水产品加工制品、肉制品及蔬菜制品等六类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明显高于其他食品,合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63.22%。

图1.不合格产品的种类对比

二、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统计分析

在汇总的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不合格食品信息中,食品抽检不合格原因主要有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理化指标、污染物及标签标识等13大类(详见图2),汇总13大类不合格原因被检出的频次,共计5644次。

从“图2.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分布情况”来看,食品添加剂问题检出频次与微生物问题占比相当,分别排在第一、二位,其中食品添加剂问题占 比28.4%,比第二季度下降了6.5%;微生物超标问题检出频次有所上升,占比27.39%,比第二季度上升了3.52%;理化指标问题排在第三,占比17.49%,较第二季度降低了5.3%;标签标识问题排在第四位,占13.86%,较第二季度上升了9.67%。其他不合格项分布见下图。相比第二季度,食品添加剂问题虽有所减少,但仍是第三季度食品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而标签标识问题上升幅度较大,问题较突出。

图2.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分类统计

下面,我们通过“表2.不合格产品的具体不合格项统计情况”,来着重分析一下本季度问题较为突出的三大类食品:糕点、饮料及蔬菜制品。

(一)糕点:本季度含中秋佳节,故糕点——月饼自然成为抽检重点产品。第三季度糕点产品具体不合格项被检出频次总计913次,其中:

1、食品添加剂415次,糕点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含铝添加剂(主要为钾明矾/铵明矾)和防腐剂的问题最为常见,被检出频次分别为230次和75次;

2、微生物317次,其中229次为菌落总数超标,为造成糕点产品微生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3、标签标识141次,主要为产品名称、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标注不规范,未注明加工工艺等问题。

(二)饮料——主要为桶装饮用水:较第二季度,本季度饮料产品不合格批次占比上升了8.4%,其具体不合格项被检出频次总计827次 ,其中:

1、微生物408次,其中菌落总数242次,铜绿假单胞菌81次,为造成桶装饮用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标签标识227次,主要不合格原因为桶装饮用水未标注配料表及产地等重要信息;

3、理化指标159次,主要为电导率不达标67次,溴酸盐超标23次。

(三)蔬菜制品:本季度不合格批次占比较第二季度上升了3.83%,其具体不合格项被检出频次总计388次,其中:

1、食品添加剂232次,蔬菜制品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超限量使用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84次,漂白剂二氧化硫75次。

2、农药残留109次,主要原因为杀虫剂氧乐果、克百威、毒死蜱、辛硫磷等在蔬菜中的残留量超过了《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最大限值。

表2.不合格产品的具体不合格项统计

产品种类 不合格项分类 具体不合格项 频次 比例
粮食加工品 感官 感官 1 0.02%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21 0.37%
营养标签 4 0.07%
理化指标 碎米总量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8 0.14%
大肠菌群 10 0.18%
霉菌计数 4 0.07%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0.02%
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4 0.07%
二氧化硫添加剂 6 0.11%
二氧化钛 2 0.04%
天然苋菜红 1 0.02%
山梨酸及其钾盐 1 0.02%
亮蓝 2 0.04%
苋菜红 2 0.04%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6 0.11%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3 0.05%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1 0.02%
铝的残留量 15 0.27%
污染物 1 0.02%
3 0.05%
生物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2 0.04%
玉米赤霉烯酮 2 0.04%
非法添加物 过氧化苯甲酰 3 0.05%
食用油及其制品 感官 色泽 3 0.05%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22 0.39%
理化指标 过氧化值 33 0.58%
溶剂残留量 11 0.19%
酸价 40 0.71%
亚麻酸 3 0.05%
脂肪酸组成 5 0.09%
棕榈酸 5 0.09%
烟点 1 0.02%
花生一烯酸 2 0.04%
饱和酸 1 0.02%
油酸 9 0.16%
亚油酸 11 0.19%
硬脂酸 4 0.07%
定性试验 4 0.07%
污染物 1 0.02%
苯并[a]芘 45 0.80%
生物毒素 黄曲霉毒素 B1 19 0.34%
调味品、发酵制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17 0.30%
理化指标 氨基酸态氮 33 0.58%
不挥发性酸 4 0.07%
蛋白质 1 0.02%
谷氨酸钠 4 0.07%
固形物 1 0.02%
可溶性固形物 2 0.04%
氯化物 4 0.07%
水分 1 0.02%
酸价 1 0.02%
细度 1 0.02%
总灰分 3 0.05%
总酸 24 0.43%
铵盐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38 0.67%
大肠菌群 8 0.14%
添加剂 三聚磷酸钠 1 0.02%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2 0.04%
二氧化硫添加剂 29 0.51%
山梨酸及其钾盐 6 0.11%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4 0.07%
特丁基对苯二酚 1 0.02%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1 0.02%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2 0.04%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3 0.05%
糖精钠 2 0.04%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6 0.11%
谷氨酸钠添加剂 2 0.04%
苯甲酸及其钠盐 23 0.41%
5’-呈味核苷酸二钠 1 0.02%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4 0.07%
污染物 22 0.39%
总砷 1 0.02%
生物毒素 黄曲霉毒素 B1 4 0.07%
非法添加物 罗丹明B 2 0.04%
苏丹红 3 0.05%
罂粟碱 6 0.11%
蒂巴因 4 0.07%
吗啡 4 0.07%
可待因 5 0.09%
那可丁 5 0.09%
肉制品 理化指标 淀粉 1 0.02%
过氧化值 9 0.16%
挥发性盐基氮 2 0.04%
酸价 30 0.53%
微生物 菌落总数 121 2.14%
大肠菌群 90 1.59%
沙门氏菌 8 0.14%
志贺氏菌 5 0.09%
金黄色葡萄球菌 14 0.2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1 0.02%
添加剂 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50 0.89%
山梨酸及其钾盐 31 0.55%
双乙酸钠 1 0.02%
苋菜红 3 0.05%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6 0.11%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5 0.09%
诱惑红及其铝色淀 3 0.05%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10 0.18%
苯甲酸及其钠盐 8 0.14%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4 0.07%
污染物 6 0.11%
1 0.02%
总砷 1 0.02%
1 0.02%
苯并[a]芘 2 0.04%
农兽药残留 敌敌畏 1 0.02%
呋喃唑酮代谢物 6 0.11%
呋喃西林代谢物SEM 1 0.02%
恩诺沙星 1 0.02%
呋喃它酮代谢物 1 0.02%
磺胺类 1 0.02%
沙丁胺醇 8 0.14%
土霉素 2 0.04%
计量 净含量 1 0.02%
非法添加物 过氧化氢残留 1 0.02%
碱性橙 1 0.02%
氯霉素 7 0.12%
盐酸克伦特罗 3 0.05%
莱克多巴胺 5 0.09%
乳制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8 0.14%
理化指标 蛋白质 7 0.12%
非脂乳固体 3 0.05%
10 0.18%
18 0.32%
1 0.02%
酸度 2 0.04%
亚油酸 4 0.07%
反式脂肪酸 2 0.04%
1 0.02%
8 0.14%
二十二碳六烯酸 5 0.09%
微生物 菌落总数 48 0.85%
大肠菌群 58 1.03%
霉菌计数 3 0.05%
金黄色葡萄球菌 4 0.07%
酵母 19 0.34%
阪崎肠杆菌 2 0.04%
添加剂 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 2 0.04%
叶酸 3 0.05%
饮料 感官 组织形态 1 0.02%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227 4.02%
理化指标 PH值 4 0.07%
蛋白质 16 0.28%
电导率 67 1.19%
2 0.04%
高锰酸钾耗氧量 8 0.14%
固形物 1 0.02%
耗氧量 3 0.05%
可溶性固形物 1 0.02%
氯化物 1 0.02%
2 0.04%
偏硅酸 5 0.09%
水分 1 0.02%
3 0.05%
溴酸盐 23 0.41%
余氯 6 0.11%
1 0.02%
3 0.05%
游离氯 3 0.05%
溶解性总固体 1 0.02%
碘化物 2 0.04%
游离二氧化碳 2 0.04%
三氯甲烷 4 0.07%
微生物 菌落总数 242 4.29%
大肠菌群 33 0.58%
霉菌计数 21 0.37%
铜绿假单胞菌 81 1.44%
金黄色葡萄球菌 6 0.11%
酵母 23 0.41%
粪链球菌 2 0.04%
添加剂 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13 0.23%
二氧化硫添加剂 1 0.02%
糖精钠 9 0.16%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2 0.04%
苯甲酸及其钠盐 3 0.05%
污染物 亚硝酸盐污染物 1 0.02%
农兽药残留 三氯杀螨醇 1 0.02%
生物毒素 黄曲霉毒素 B1 1 0.02%
非法添加物 氯霉素 1 0.02%
方便食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15 0.27%
理化指标 1 0.02%
过氧化值 3 0.05%
灰分 1 0.02%
氯化钠 1 0.02%
水分 3 0.05%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15 0.27%
大肠菌群 8 0.14%
霉菌计数 4 0.07%
添加剂 山梨酸及其钾盐 12 0.21%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17 0.30%
亮蓝 2 0.04%
苋菜红 1 0.02%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4 0.07%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2 0.04%
诱惑红及其铝色淀 1 0.02%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5 0.09%
糖精钠 17 0.30%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32 0.57%
环己基氨基磺酸钙 1 0.02%
铝的残留量 2 0.04%
1 0.02%
农兽药残留 土霉素 1 0.02%
饼干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2 0.04%
微生物 菌落总数 17 0.30%
大肠菌群 3 0.05%
添加剂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1 0.02%
糖精钠 1 0.02%
铝的残留量 1 0.02%
罐头食品 理化指标 蛋白质 1 0.02%
固形物 2 0.04%
添加剂 二氧化硫添加剂 2 0.04%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2 0.04%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2 0.04%
苯甲酸及其钠盐 1 0.02%
冷冻饮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3 0.05%
理化指标 蛋白质 3 0.05%
微生物 菌落总数 26 0.46%
大肠菌群 28 0.50%
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1 0.02%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3 0.05%
速冻食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3 0.05%
微生物 菌落总数 3 0.05%
大肠菌群 1 0.02%
添加剂 山梨酸及其钾盐 1 0.02%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3 0.05%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2 0.04%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2 0.04%
薯类和膨化食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9 0.16%
理化指标 过氧化值 2 0.04%
氯化钠 3 0.05%
水分 7 0.12%
酸价 2 0.04%
羰基价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6 0.11%
大肠菌群 7 0.12%
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2 0.04%
二氧化硫添加剂 1 0.02%
二氧化钛 1 0.02%
山梨酸及其钾盐 1 0.02%
糖精钠 5 0.09%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13 0.23%
半乳甘露聚糖 1 0.02%
铝的残留量 13 0.23%
糖果 感官 色值 1 0.02%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12 0.21%
理化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 1 0.02%
还原糖 5 0.09%
微生物 菌落总数 6 0.11%
大肠菌群 4 0.07%
添加剂 糖精钠 1 0.02%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3 0.05%
茶叶及相关制品 感官 感官 1 0.02%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199 3.53%
营养标签 1 0.02%
理化指标 过氧化值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2 0.04%
大肠菌群 1 0.02%
霉菌计数 2 0.04%
添加剂 二氧化硫添加剂 1 0.02%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2 0.04%
污染物 1 0.02%
稀土 16 0.28%
农兽药残留 三氯杀螨醇 6 0.11%
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 2 0.04%
酒类 感官 感官 1 0.02%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8 0.14%
理化指标 氨基酸态氮 4 0.07%
非糖固形物 1 0.02%
固形物 57 1.01%
酒精度 172 3.05%
氰化物 4 0.07%
总酸 29 0.51%
总糖 3 0.05%
总酯 33 0.58%
己酸乙酯 3 0.05%
乙酸乙酯 10 0.18%
原麦汁浓度 1 0.02%
干浸出物 3 0.05%
添加剂 山梨酸及其钾盐 1 0.02%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4 0.07%
苋菜红 1 0.02%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1 0.02%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1 0.02%
糖精钠 35 0.62%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90 1.59%
苯甲酸及其钠盐 1 0.02%
环己基氨基磺酸钙 1 0.02%
非法添加物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1 0.02%
蔬菜制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9 0.16%
理化指标 过氧化值 1 0.02%
水分 12 0.21%
杂质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2 0.04%
大肠菌群 3 0.05%
金黄色葡萄球菌 4 0.07%
添加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 0.05%
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2 0.04%
二氧化硫添加剂 75 1.33%
山梨酸及其钾盐 6 0.11%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6 0.11%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2 0.04%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2 0.04%
糖精钠 17 0.30%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16 0.28%
苯甲酸及其钠盐 84 1.49%
环己基氨基磺酸钙 1 0.02%
亚硫酸盐 2 0.04%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14 0.25%
铝的残留量 2 0.04%
污染物 3 0.05%
9 0.16%
总砷 2 0.04%
农兽药残留 涕灭威 1 0.02%
辛硫磷 14 0.25%
溴氰菊酯 1 0.02%
氧乐果 35 0.62%
阿维菌素 1 0.02%
敌敌畏 2 0.04%
啶虫脒 2 0.04%
毒死蜱 17 0.30%
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 1 0.02%
腐霉利 2 0.04%
甲拌磷 1 0.02%
甲基对硫磷 5 0.09%
克百威 19 0.34%
联苯菊酯 2 0.04%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2 0.04%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 1 0.02%
滴滴涕 1 0.02%
六六六 2 0.04%
非法添加物 氯霉素 1 0.02%
水果制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5 0.09%
理化指标 水分 3 0.05%
微生物 菌落总数 18 0.32%
大肠菌群 3 0.05%
霉菌计数 6 0.11%
添加剂 二氧化硫添加剂 39 0.69%
山梨酸及其钾盐 5 0.09%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5 0.09%
亮蓝 2 0.04%
苋菜红 2 0.04%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1 0.02%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2 0.04%
诱惑红及其铝色淀 1 0.02%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5 0.09%
糖精钠 1 0.02%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9 0.16%
苯甲酸及其钠盐 14 0.25%
环己基氨基磺酸钙 1 0.02%
亚硫酸盐 3 0.05%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12 0.21%
相同色泽着色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1 0.02%
铝的残留量 1 0.02%
污染物 8 0.14%
总砷 1 0.02%
农兽药残留 三唑磷 1 0.02%
氧乐果 1 0.02%
多菌灵 1 0.02%
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 1 0.02%
克百威 1 0.02%
灭线磷 1 0.02%
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 1 0.02%
炒货及坚果制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3 0.05%
理化指标 过氧化值 35 0.62%
酸价 17 0.30%
微生物 菌落总数 1 0.02%
大肠菌群 13 0.23%
霉菌计数 3 0.05%
酵母 1 0.02%
添加剂 二氧化硫添加剂 2 0.04%
糖精钠 4 0.07%
生物毒素 黄曲霉毒素 B1 2 0.04%
蛋制品 微生物 菌落总数 3 0.05%
添加剂 山梨酸及其钾盐 2 0.04%
苯甲酸及其钠盐 1 0.02%
污染物 4 0.07%
农兽药残留 氟苯尼考 3 0.05%
恩诺沙星 7 0.12%
环丙沙星 9 0.16%
感官 色值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1 0.02%
大肠菌群 1 0.02%
霉菌计数 1 0.02%
添加剂 二氧化硫添加剂 3 0.05%
水产品加工制品 理化指标 过氧化值 1 0.02%
水分 1 0.02%
酸价 3 0.05%
盐分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20 0.35%
大肠菌群 4 0.07%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 0.19%
致病菌 1 0.02%
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1 0.02%
二氧化硫添加剂 1 0.02%
山梨酸及其钾盐 16 0.28%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1 0.02%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9 0.16%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4 0.07%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6 0.11%
糖精钠 1 0.02%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1 0.02%
苯甲酸及其钠盐 6 0.11%
亚硫酸盐 88 1.56%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2 0.04%
铝的残留量 3 0.05%
污染物 1 0.02%
15 0.27%
无机砷 4 0.07%
3 0.05%
农兽药残留 呋喃唑酮代谢物 47 0.83%
呋喃西林代谢物SEM 25 0.44%
恩诺沙星 21 0.37%
呋喃它酮代谢物 2 0.04%
环丙沙星 6 0.11%
土霉素 2 0.04%
喹乙醇 3 0.05%
生物毒素 黄曲霉毒素 B1 1 0.02%
非法添加物 孔雀石绿 59 1.05%
氯霉素 49 0.87%
硝基呋喃类药物 2 0.04%
淀粉及淀粉制品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73 1.29%
理化指标 PH值 1 0.02%
水分 2 0.04%
微生物 菌落总数 2 0.04%
大肠菌群 1 0.02%
霉菌计数 9 0.16%
酵母 1 0.02%
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3 0.05%
二氧化硫添加剂 7 0.12%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1 0.02%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1 0.02%
铝的残留量 23 0.41%
生物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2 0.04%
糕点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 141 2.50%
理化指标 干燥失重 3 0.05%
过氧化值 6 0.11%
酸价 18 0.32%
馅料含量 10 0.18%
抗张指数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229 4.06%
大肠菌群 54 0.96%
霉菌计数 30 0.53%
金黄色葡萄球菌 4 0.07%
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153 2.71%
二氧化硫添加剂 3 0.05%
山梨酸及其钾盐 12 0.21%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3 0.05%
特丁基对苯二酚 1 0.02%
亮蓝 4 0.07%
苋菜红 5 0.09%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22 0.39%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20 0.35%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8 0.14%
糖精钠 16 0.28%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27 0.48%
谷氨酸钠添加剂 1 0.02%
苯甲酸及其钠盐 6 0.11%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57 1.01%
铝的残留量 77 1.36%
污染物 无机砷 1 0.02%
非法添加物 过氧化苯甲酰 1 0.02%
豆制品 理化指标 蛋白质 2 0.04%
水分 2 0.04%
微生物 菌落总数 42 0.74%
大肠菌群 28 0.50%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0.04%
添加剂 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5 0.09%
山梨酸及其钾盐 7 0.12%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3 0.05%
双乙酸钠 1 0.02%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8 0.14%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1 0.02%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5 0.09%
苯甲酸及其钠盐 25 0.44%
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7 0.12%
污染物 1 0.02%
非法添加物 吊白块 14 0.25%
蜂产品 理化指标 果糖和葡萄糖含量 3 0.05%
蔗糖 1 0.02%
10-羟基-2-癸烯酸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3 0.05%
大肠菌群 1 0.02%
霉菌计数 1 0.02%
酵母 1 0.02%
添加剂 山梨酸及其钾盐 2 0.04%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1 0.02%
糖精钠 2 0.04%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3 0.05%
苯甲酸及其钠盐 7 0.12%
污染物 2 0.04%
非法添加物 氯霉素 13 0.23%
特殊膳食食品 理化指标 6 0.11%
水分 3 0.05%
脂肪 5 0.09%
1 0.02%
1 0.02%
能量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1 0.02%
添加剂 维生素A 1 0.02%
维生素D 2 0.04%
维生素B1 1 0.02%
1 0.02%
其他食品 理化指标 蛋白质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1 0.02%
添加剂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1 0.02%
食品添加剂 理化指标 过氧化值 1 0.02%
细度 2 0.04%
添加剂 铝的残留量 1 0.02%
污染物 1 0.02%
非法添加物 硼酸与硼砂 1 0.02%
食品相关产品 感官 感官 8 0.14%
理化指标 溶剂残留量 2 0.04%
荧光性物质 1 0.02%
乙酸乙酯 1 0.02%
抗张指数 6 0.11%
乙醛含量 1 0.02%
微生物 菌落总数 12 0.21%
大肠菌群 45 0.80%
蒸发残渣 正己烷 1 0.02%
包装 包装空隙率 35 0.62%
餐具洗消残留 烷基(苯)磺酸钠 19 0.34%
    汇总 5644 100%

三、本季度健康风险及防控分析

最后,食安通以本季度问题较为突出的三大类食品:糕点、饮料及蔬菜制品为例。针对其主要抽检不合格项:电导率、铜绿假单胞菌、苯甲酸、二氧化硫、氧乐果、克百威、毒死蜱等杀虫剂农药残留、标签标识等问题进行防控分析如下。

1、电导率是衡量水的纯度指标,与水中离子含量相关。一般而言,电导率越小水中所含离子就越少,水的纯净度越大。

造成桶装饮用水电导率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工艺存在问题,过程控制不严,反渗透滤膜长久未更换,过滤设备清洗不到位等。

2、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风险。

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原因可能为:一是原料水体受到感染;二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杀菌不彻底,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饮用水或容器内壁接触;三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

3、苯甲酸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防腐剂,能延长食品腐败变质的期限。长期大量食用苯甲酸超标的食品,会刺激消化道,影响人体代谢。

导致蔬菜制品超量添加苯甲酸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限量使用,或者因生产人员操作不规范,未能准确计量防腐剂。

4、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进入人体内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带来健康危害,但若长期过量食用会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蔬菜制品中二氧化硫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了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增加产品的卖相,违规使用二氧化硫熏蒸或直接添加所致。

5、杀虫剂氧乐果、克百威、毒死蜱、辛硫磷等均为蔬菜种植过程中常用的农药。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农产品中的现象。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虽然不会一定发生急性中毒,但存在亚急性中毒危害,会导致多种恶性疾病的发生。

导致蔬菜农残超标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民对对农药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农药毒性科学知识的缺乏。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培养其责任感。需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做到合理、安全用药需注意四个环节:掌握药量、适时用药(掌握收获期;抓住虫害发生关键期和薄弱环节)、混合用药(防止单一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去污处理(如暴晒、清洗)。

6、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食品标签不合格主要存在强制标注信息不全、食品名称不规范、配料表不规范、营养标签不规范、夸大宣传或隐瞒真实成分、未按产品标准标注等问题。

导致标签标识不合格的原因可能为:企业对标签标识的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或者排版印刷中出现错误,也不排除企业明知故犯的可能,为了销售目的而虚假宣传。从而误导消费者,隐瞒消费者知情权,甚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本季度产品抽检不合格数据分析,不合格原因——标签标识问题增幅明显,占比13.86%,较第二季度上升了9.67%。国家及地方食品监管部门很可能将开展更为严格的标签监督抽检,严厉打击食品标签虚假标注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食品标签,强化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