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食品资讯保健食品功能释义

保健食品功能释义

来源: 中国市场监管报 更新时间: 2020-04-11 点击:1013 作者:李可基、何晶晶

  保健功能释义(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27功能)

  编写说明

  《保健功能释义(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根据国家市场总局特殊食品司委托宣传项目“保健功能科普知识传播文本研究”工作的需要起草。

  《保健功能释义(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用于解读保健功能,其内容以科学、严谨、简明为原则,做为编写科普文本的科学陈述模版。具体内容包括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保健知识三部分。

  【保健功能】对保健功能名称展开,解读功能作用及其保健定位和影响因素,目的是引导消费者正确理解保健功能名称及其科学内涵。

  1、保健功能名称的文字解释。必要时,根据保健功能定位,补充与促进机体健康有关的修饰用语。如“(润肠)通便”解释为“帮助排便”。

  2、结合保健功能的科学认知,延伸解释功能定位和功能作用机理。如“抗氧化”解释为“提供抗氧化物质,帮助机体维持氧化抗氧化过程的平衡”。

  3、说明与保健功能作用有关的其他影响因素,提示促进健康需要关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改善视觉疲劳首先应保证恰当的用眼照明、距离和时间,佩戴合适的眼镜”。

  4、提示消费误区。如“不能增加机体对酒精的耐受能力”。

  【适宜人群】解释适宜人群的具体范围和含义,目的是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保健食品。

  1、提示消费者是其消费行为的责任主体。如使用“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者”等用语。

  2、提示消费者保健食品的效果因人、因时、因事、因环境、因条件不同而不同的可能性。如使用“担忧(功能欠佳)”“尝试(改善效果)”等用语。

  3、根据保健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如血压“偏高”指“血压处于正常高值或不稳定升高范围”。

  4、提示疾病患者。如使用“应就医”等用语。

  【保健知识】依据和参考政府机构、专业学术组织的指南、共识、专业著作等权威信息,补充与保健功能和适用范围有关的医学、营养学和保健养生知识,帮助消费者进一步理解保健功能的解释、机理、依据和适用范围,以便于消费者科学理性自主选择保健食品。

  1.增强免疫力,免疫调节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或免疫调节

  帮助机体维持正常免疫能力。营养不良、过度疲劳、过量运动、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等因素可以降低免疫能力,注意调理这些因素,有助于维持和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

  【适宜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担忧免疫能力下降,并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增强免疫力者。“免疫力”指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监视、排斥和耐受能力;“免疫力低下”指健康人群由于营养、疲劳、运动、心理等因素所致的免疫力降低。由于患病及其治疗引起的免疫功能变化应就医。

  【保健知识】

  免疫系统行使对外防御和对内维稳的功能,通过识别“自己”和“异己”,保护和耐受属于自己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同类”物质,抵御和排斥不属于自己的细菌、毒素和不正常的癌变细胞等“异类”物质。免疫力高低的诊断应根据医学和相关免疫指标的检查结果。

  2. 缓解体力疲劳,抗疲劳

  【保健功能】缓解体力疲劳或抗疲劳

  缓解因体力负荷和运动引起的体力下降的感觉。“体力疲劳”与身体承受的体力负荷大小直接相关,也与身体运动素质、饮食、情绪等因素有关。缓解体力疲劳还应首先注意选择适合个人能力的运动量、合理安排饮食、控制心理和情绪因素、注意休息和睡眠。

  【适宜人群】易疲劳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体力疲劳感者。“疲劳”指体力劳动和运动引起的疲劳感,不同于疾病、脑力劳动和压力引起的“体力疲劳感”。

  【保健知识】

  生理性体力疲劳,医学上主要定位在体力下降、不支的主观感觉,可发生于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训练和体力负荷;也可发生于日常生活中较低的体力负荷。生理性体力疲劳可以因压力等负面情绪加重,经过休息可自然缓解和恢复;病理性体力疲劳继发于卧床、手术、化疗、肿瘤等疾病,缓解和恢复主要决定于病情的发展。不宜将缓解体力疲劳或抗疲劳理解为“壮阳”。

  3. 抗氧化

  【保健功能】抗氧化

  提供抗氧化物质,帮助机体维持体内氧化与抗氧化过程的平衡。食物是外源性抗氧化物质的主要来源,适量补充抗氧化物质,可以弥补膳食摄入的不足。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

  有意愿补充抗氧化物质的中老年人。

  【保健知识】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在机体利用氧的过程中需要自由基辅助很多生化反应的进行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自由基还参与能量的生成、细胞和基因的调控、细胞信号的传导、免疫杀伤、解毒等多种功能。抗氧化物质捕获细胞中过量的自由基,防止其逸出造成细胞和DNA、蛋白质、脂肪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自由基有其生理功能也有其造成病理损伤的潜能,二者共生共存;抗氧化物质通过其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维持氧化与抗氧化、自由基生成与淬灭过程的平衡,促进机体健康。

  4. 增加骨密度

  【保健功能】增加骨密度

  在骨骼组织衰老过程中,帮助减慢骨密度的降低速度。老年人骨矿物质的丢失是衰老的必然趋势,表现为骨密度持续降低。骨密度受遗传、内分泌、饮食、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

  担忧骨骼健康,并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延缓骨密度降低的中老年人。骨关节疾病患者应就医。

  【保健知识】

  骨密度指骨骼组织矿物质密度,间接反映骨骼的健康状况,不能反映关节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骨矿物质流失增加、骨矿物质密度降低,女性更年期和绝经导致骨矿物质密度出现断崖式降低,都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5. 润肠通便,通便

  【保健功能】通便或润肠通便

  帮助排便。多吃蔬菜、水果和粗制的谷类,增加运动,多饮水,同样有助于改善肠道的生理排便功能。

  【适宜人群】便秘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便秘”者。“便秘”指生理性原因引起的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情形。消化和神经系统等引起的病理性便秘应就医。

  【保健知识】

  神经功能障碍、慢性疾病、用药、肠道菌群失调等患者可以出现便秘症状,其便秘问题的解决,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先。

  6. 调节肠道菌群

  【保健功能】调节肠道菌群

  帮助调节和维持肠道中细菌群落的种类、数量、比例的平衡。肠道菌群受饮食、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通过保健食品调节肠道菌群是否可以影响体重、肠道功能、免疫功能等未经人群验证。

  【适宜人群】肠道功能紊乱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生理性肠道功能紊乱者。“肠道功能紊乱”指生理性的肠动力、排便、排气等功能失调。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肠道功能紊乱应就医。

  【保健知识】

  肠道中存在着数量繁多的细菌群落,保持这些细菌群落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的平衡,是维持健康的肠道环境稳定和功能的必要条件。破坏这一平衡不利于肠道健康。

  有益于肠道健康的细菌称为“益生菌”,膳食纤维类物质等可以被肠道细菌作为营养物质利用,利于“益生菌”的生长,称为“益生元”,是“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两类主要成分。

  7. 促进消化

  【保健功能】促进消化

  帮助改善生理性消化功能失调。同时应注意调整饮食的种类数量和温度、运动量、衣装保暖、情绪和压力等,暴饮暴食不利消化。

  【适宜人群】消化不良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与进食有关的上腹部不适、早饱感或餐后饱胀感者。“消化不良”指生理性、一过性、可逆的胃肠功能失调;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应就医。

  【保健知识】

  消化是机体通过胃肠运动和消化道、胰脏等分泌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的作用,使大块、结构复杂的食物分解,转化成结构简单、能够被肠道吸收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寡肽、氨基酸等)的过程。

  生理性消化不良可在短时间内自愈,胃轻瘫、食道返流等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常持续或反复发作,不能自然缓解。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肝胆恶性肿瘤、寄生虫感染、慢性胰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和部分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等均可能引发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似的症状,应就医诊断鉴别。

  8. 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保健功能】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帮助维护胃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健康状态。控制总进食量、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过量饮酒、避免胃部受凉等有助于防护这些因素对胃黏膜的损伤。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黏膜器质性损伤应就医。

  【适宜人群】轻度胃黏膜损伤者

  担忧胃黏膜损伤,愿意选择保健食品,以养护胃黏膜者。“胃黏膜损伤”指胃黏膜屏障的功能性损伤,不包括胃黏膜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和炎症性变化。有器质性胃黏膜损伤的胃炎、胃溃疡等患者应就医治疗。

  【保健知识】

  胃黏膜是胃内壁的表层。胃黏膜细胞和分泌物质形成特殊的屏障结构,其功能是保护胃黏膜,防止胃酸的损害。

  9. 提高缺氧耐受力,耐缺氧

  【保健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或耐缺氧

  帮助机体耐受和适应氧气含量和大气压力较低的环境。改善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应注意调整饮食、运动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

  【适宜人群】处于缺氧环境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更好的耐受和适应氧气含量较低环境者。“缺氧环境”指大气压和氧气含量低的环境(如高原)。心血管、呼吸和造血系统疾病伴随缺氧症状者应就医。

  【保健知识】

  高原等缺氧环境的大气压和氧气含量低,机体对低压低氧环境不适应,产生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的应激反应,称为缺氧(高原)反应,可出现头痛、心悸、气短、厌食等症状。轻者短期内缓解,重者可发展为高原病,需要紧急救治。

  10.减肥

  【保健功能】减肥

  减少身体的脂肪成分(体脂重量或占体重的比例)。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是减少身体脂肪必不可少的措施,控制饮食同时可适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以改善膳食营养供给。

  【适宜人群】单纯性肥胖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减少体内脂肪的超重者或肥胖者。“单纯性肥胖”为非继发于内分泌代谢等疾病的肥胖。

  【保健知识】

  体内过量脂肪蓄积属于一种不健康状态,是很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减少体脂和控制体脂过度增加有益健康。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改变能量平衡,帮助减少身体脂肪;控制饮食以减少能量摄入为目的,同时应注意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增加运动和适量补充蛋白质有助于减少肌肉的丢失。

  根据我国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的标准: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

  11. 祛黄褐斑

  【保健功能】祛黄褐斑

  帮助缓解面部黄褐色色素沉着。缓解黄褐斑,还应注意紫外线照射、内分泌、饮食等因素。

  【适宜人群】有黄褐斑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面部黄褐斑者。与疾病有关的黄褐斑,应就医治疗原发疾病

  【保健知识】

  黄褐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所致体内女性激素和促黑色素细胞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在孕产妇、乳母和育龄女性中多见,具有自然消退的特征。黄褐斑在月经失调、子宫附件炎、不孕症、肝病、慢性乙醇中毒、内脏肿瘤、结核病患者中也常发生,其发展和缓解与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

  12. 祛痤疮

  【保健功能】祛痤疮

  帮助缓解痤疮状况。遗传、皮肤油脂多、毛囊角质化、细菌繁殖、精神压力、免疫、饮食等因素都影响痤疮的发生发展。改善痤疮应注意少吃或不吃刺激性或致敏性食物、控制精神压力等因素。

  【适宜人群】有痤疮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痤疮者。严重的痤疮应就医治疗。

  【保健知识】

  痤疮是皮肤结构和代谢异常的表现,由皮肤毛囊皮脂腺发炎所致,常反复发作。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痤疮的发生有关。痤疮的发展和消退过程相对较慢,容易反复,较难彻底根除,临床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措施。

  13. 改善皮肤水份

  【保健功能】改善皮肤水份

  帮助维持皮肤的含水量,缓解皮肤干燥。改善皮肤水份应注意防晒、饮水和化妆品的使用。

  【适宜人群】皮肤干燥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皮肤干燥者。

  【保健知识】

  皮肤水份指皮肤组织的含水量,受内分泌、年龄、性别、日照、营养、饮食和饮水等因素的影响。

  14. 辅助改善记忆,改善记忆

  【保健功能】辅助改善记忆或改善记忆

  改善与记忆有关膳食营养物质的供给。脑和神经系统通常从膳食获取必要的营养物质,缺乏这些营养物质不利于生命早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正常认知功能的发挥。

  【适宜人群】需要改善记忆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补充记忆有关膳食营养物质者。疾病引起的记忆问题应就医。

  【保健知识】

  记忆指大脑认识、记录、保持、再认识和重现主观经验和客观事物等内容的能力。一些研究提示来自于膳食的某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大脑的正常记忆功能,尚没有充分科学证据支持这些膳食物质能够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减退。

  人的记忆等认知能力主要决定于先天禀赋和后天教育,额外补充与脑功能有关的营养物质,不能直接提高学习成绩,也没有提高食用者记忆力的奇效。

  15. 清咽,清咽润喉

  【保健功能】清咽或清咽润喉

  缓解生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咽喉部不清爽的感觉。保持咽喉部的清爽感觉,应注意饮水、避免过多食用刺激性食物、舒缓压力、勿言语过多。

  【适宜人群】咽部不适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缓解咽部不适(不清爽)感者。因口腔和咽喉部疾病引起的咽部不适,应就医。

  【保健知识】

  日常生活中饮水不足、空气干燥、刺激性食物、情绪紧张、言语过多等可以引起咽喉部不清爽的感觉,饮水、休息等措施有缓解作用,短时间内可自然恢复。咽部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及炎症引起的不适感,是病理性原因所致,不能在短时间内自然缓解和恢复。

  16. 改善缺铁性,改善营养性贫血

  【保健功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或改善营养性贫血

  提供与缺铁性贫血有关的膳食营养物质。膳食摄入的铁不足,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因素。改善营养性贫血还应注意保持均衡合理的饮食。

  【适宜人群】营养性贫血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补充铁等膳食营养物质的营养性贫血者。叶酸、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者应补充叶酸、B12。非膳食和营养因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者应就医。

  【保健知识】

  血红蛋白合成所必需的铁元素供给不足造成缺铁性贫血,是膳食营养缺乏有关的贫血之一。一些疾病引起失血过多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是铁供给的相对不足,失血是根本原因,应以治疗疾病为主,营养补充为辅。

  一些产品使用传统用于“补血”的药食同源等原料,同时应注意保证铁等造血相关的必需营养素供给。

  17. 改善视疲劳

  【保健功能】改善视疲劳

  帮助缓解长时间调节屈光产生的视物不清、眼部不适等感觉。改善视觉疲劳首先应保证适宜的照明和视物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佩戴合适的眼镜,增加户外活动。

  【适宜人群】视力易疲劳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在光线、距离等用眼条件适度的情况下,尝试缓解视觉疲劳感觉者。与疾病有关的视觉疲劳者应就医。

  【保健知识】

  常见的视觉疲劳源于眼睛长时间调节屈光,属于与视觉有关神经肌肉的“调节性”生理疲劳,休息、改变曲光距离,可在但时间内自然恢复。其发生与户外活动不足、用眼过度(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用眼不当(如阅读距离过短、光线不足或刺眼)、屈光不正和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斜视、干眼等眼病患者更易发生视疲劳,需要针对病因的专门治疗。

  18. 改善睡眠

  【保健功能】改善睡眠

  改善日常生活中生理原因引起的睡眠不佳状况。由于时差、倒班、精神压力、劳累、用脑过度、情绪等因素引起的睡眠不足,应同时调整这些因素。

  【适宜人群】睡眠状况不佳者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改善睡眠状况不佳者。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失眠等睡眠障碍应就医。

  【保健知识】

  睡眠具有昼夜节律性的,是以骨骼肌、意识、感觉、外界环境反应相对抑制为特征的休息状态。这种昼夜节律存在个体差异,打乱这种节律可以引起睡眠状况不佳。

  19. 辅助降血脂,调节血脂

  【保健功能】辅助降血脂或调节血脂

  帮助降低偏高的血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使其向健康水平变化。体重、饮食等生活方式因素是血脂升高和多种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应对它们同时进行干预。

  【适宜人群】血脂偏高者

  担忧血脂升高,并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改善血脂水平者。血脂“偏高”指边缘升高的总胆固醇(5.2~6.2mmol/L)或甘油三酯(1.7~2.3mmol/L)和二者不稳定升高(时高时低于这一范围)的状态,高脂血症患者应就医。

  【保健知识】

  血脂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直接反映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经过血液的转运情况,间接反映机体各器官组织的脂肪代谢情况。血脂升高不利于维持血管壁的正常结构和机体健康,是疾病风险因素。

  根据《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总胆固醇5.2~6.2mmol/L或甘油三酯1.7~2.3mmol/L为边缘升高,总胆固醇达到6.2mmol/L或更高、甘油三酯达到2.3mmol/L或更高可以诊断为高脂血症。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指出,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I 类推荐,A 级证据)。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坚持心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远离烟草和保持理想体重。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风险/获益比的治疗措施。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建议,饮食与非药物治疗者,开始3~6个月应复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达到建议目标,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须每6个月~1年复查,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 1 次。

  20. 辅助降血糖,调节血糖

  【保健功能】辅助降血糖或调节血糖

  干预偏高的血糖,帮助其向趋向于健康的水平变化。体重、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是血糖升高和多种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效控制血糖,应对它们同时进行干预。

  【适宜人群】血糖偏高者

  担忧血糖升高并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改善血糖水平者。血糖“偏高”的范围为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后血糖7.8~11.1mmol/L和二者呈不稳定升高(时高时低于这一范围)的状态,糖尿病患者应就医治疗。

  【保健知识】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反映外源性和内源性葡萄糖经过血液的转运情况,为大脑等身体组织供应能量。血糖长期处于异常升高的水平,损害血管和多种器官的健康,是疾病风险因素。

  根据《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后血糖7.8~11.1mmol/L为糖尿病前期。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前期个体,只有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效果不佳、且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者,方可考虑药物干预,但必须充分评估效益/风险比和效益/费用比,并且做好充分的医患沟通和随访。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开始药物治疗(A级证据)。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21. 辅助降血压,调节血压

  【保健功能】辅助降血压或调节血压

  干预偏高的血压,帮助其趋向于健康水平变化。体重、饮食、运动、压力等生活方式因素是血压升高和多种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应对它们同时进行干预。

  【适宜人群】血压偏高者

  担忧血压升高并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改善血压水平者。血压“偏高”指收缩压 120~139 mmHg 和(或)舒张压80~89 mmHg的正常高值和二者不稳定升高(时高时低于这一范围)的状态。高血压症患者应就医治疗。

  【保健知识】

  血压指血液在血管中形成的压力,可以推动血液流动,为各组织器官提供足够的血量。长期血压异常升高损害血管健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根据《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血压正常高值指收缩压 120~139 mmHg 和(或)舒张压80~89 mmHg。收缩压<160mmHg且舒张压<100mmHg且无合并症者,可选择单纯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不能达到血压控制目标,增加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平心态。

  22.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或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护肝脏健康以维持肝脏处理化学物质的能力。劳累、应激、大量运动伴随的代谢超负荷,产生过量的内源性生物化学物质,也可以引起肝功能一过性异常,管控这些因素,有益肝脏健康。

  【适宜人群】有化学性肝损伤危险者

  担忧肝脏健康并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降低化学物质损害肝脏危险者。“肝损伤”指肝脏功能性、非器质性的损伤;“化学性肝损伤危险”可理解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质的数量超出肝脏的处理能力,出现肝功能指标一过性异常的可能性。

  【保健知识】

  酒精等化学物质可以造成肝细胞损伤,一些膳食来源的抗氧化物质和传统保健养生物质,具有保养维护肝脏健康或滋补调养肝脏功能的作用。这些物质不能增加机体对酒精的耐受能力,也无充分证据表明可以预防和治疗过量酒精和化学物质引起的肝脏器质性损伤。

  23.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抗辐射

  【保健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或抗辐射

  帮助降低电离辐射危害机体健康的风险。同时应注意采取有效的屏蔽和防护措施、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电离辐射接触。

  【适宜人群】接触辐射者

  担忧电离辐射危害并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降低电离辐射危害机体健康风险者。“辐射”指可以使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电离辐射,如x线;不包括紫外线、微波等非电离辐射。利用电离辐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患者应咨询医生。

  【保健知识】

  辐射在自然生活中普遍存在,特殊职业和特殊环境中发生的较高剂量和较长时间电离辐射暴露,可造成细胞损伤等危害。

  24. 促进排铅

  【保健功能】促进排铅

  帮助机体排出随膳食饮水摄入和体内存留的铅。

  【适宜人群】接触铅污染环境者

  担忧铅污染并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排出体内铅者。“铅污染环境”应理解为机体可接触的空气、水、食用器皿、食物等的铅含量超过国家有关标准允许的水平。铅中毒者应就医治疗。

  【保健知识】

  铅普遍存在于日常环境中。铅是具有多器官毒性的重金属。一些膳食营养物质具有抑制肠道铅吸收和促进肾脏铅排出的作用,有助于机体排铅。常用减少肠道铅吸收的物质,也会影响钙、铁、镁等二价离子的吸收。

  25. 改善生长发育,促进生长发育

  【保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或促进生长发育

  改善生长发育期的营养供给,减少发生生长发育不良的机会。膳食是机体营养的主要和必要来源,应教育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适宜人群】生长发育不良的少年儿童

  担忧生长发育不良或欠佳,并愿意选择保健食品补充生长发育有关的膳食营养物质者。“生长发育不良”指膳食营养供给不足所致生长发育不良的可能性,表现在生长发育有关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较低区间,同时应区分遗传、青春期早晚(表现为早长或晚长)等因素的影响。代谢障碍、内分泌疾病等病理性“生长发育不良”的孩子应就医。

  【保健知识】

  生长发育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营养需求最旺盛的时期,孩子们挑食和偏食存在膳食营养供给不足的风险,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必需营养素或一些具有“开胃”作用的膳食营养物质,有助于保障孩子们的营养供给。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然规律,人为“增加”身高不可能超越自然规律,“揠苗助长”,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26. 改善皮肤油份

  【保健功能】改善皮肤油份

  帮助改善皮肤的油脂含量。改善皮肤油份应注意防晒、合理使用皮肤清洁措施和化妆品、调整饮食。

  【适宜人群】皮肤油份缺乏者

  愿意选择保健食品,尝试改善皮肤油份者。

  【保健知识】

  皮肤油份指皮肤组织的油脂含量,受内分泌、年龄、性别、日照、营养、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27. 促进泌乳

  【保健功能】促进泌乳

  改善泌乳期营养供给,促进哺乳妇女健康,帮助维持正常泌乳。在均衡合理的饮食基础上,应注意情绪、内分泌、营养等多种因素对乳汁分泌的影响。

  【适宜人群】哺乳期妇女

  有意愿选择保健食品,尝试改善营养供给和促进泌乳的哺乳期妇女。

  【保健知识】

  泌乳期间,母亲的营养需求高。营养供给不足可以影响泌乳量和乳汁成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n3-脂肪酸等必需营养素或一些具有“下奶”作用的膳食营养和保健养生物质,有助于保证乳母的营养供给,也有助于正常泌乳。

  参考资料

  1.国家市场总局:保健食品原料和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2019)

  2.国家食药总局: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 年版),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关于印发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等9个保健功能评价方法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

  5.国家食药总局:保健食品注册申请服务指南(2016年版)

  6.美国食品标签指南(2009)

  7.国家标准《疾病分类与编码》GB/T14396

  8.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北京

  9.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中国循环杂志。2017(11):1041-1048

  10.高血压(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最近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1.中华医学会糖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2-67

  1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p942]

  13.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中国消化杂志2016,36(3):217-229

  14.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2015)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49(8):529-532

  15.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9):583-588

  16.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 中华消化杂志, 2019,39(9) : 577-598.

  17.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2017年,上海) ,中国消化杂志2017,37(11):721-738

  18.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12):1541-1567

  19.临床核医学辐射安全专家共识。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7,37(4):225-229

  20.国家标准《医用放射学术语》GB/T17857-1999

  21.西氏内科学(第23版),Lee Goldman和Dennis Ausiello主编,谢毅主译,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5月,北京。ISBN:9787510094477

  22.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赵辨主编,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年04月01日,杭州,ISBN:9787553771427

  23.中华眼科学(第3版) 李凤鸣,谢立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0-01,北京,ISBN:9787117189484

  24.自由基营养学。方允中,顾景范,郭长江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01,北京,ISBN: 9787030430298

  2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视防治指南(2018)

  26.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8

  27.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第二版),范建高,庄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3月,上海,ISBN:9787547840528/R-1368

  28.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2018更新版)。 现代医药卫生, 2018,26(3):188-194

  29.卫生部: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2010)

  30.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8):2233-2237.

  31.吴天一院士主编,李素芝、欧珠罗布、边慧萍等合著《高原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7. 兰州大学出版社

  32.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16,19(10):721-

  3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中华儿科杂志,2018,56(4):261-266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